您当前所在位置:首页>>培训项目>>交流互动

聚焦“三个好” 着眼“三重视” 打造学做研创一体化形策课堂 ——陕西省高校形策骨干教师培训班发言材料

来源:本站|浏览次数:3887

聚焦“三个好” 着眼“三重视” 打造学做研创一体化形策课堂

——陕西省高校形策骨干教师培训班发言材料

 
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马院  王金辉
(2021年6月26日)
      尊敬的各位领导、各位思政同仁:
      大家好!
      首先,非常感谢省委教育工委为我们搭建这个可以面对面交流、点对点学习的课程育人分享平台。刚才也认真聆听了X 位领导、专家们关于各校思政课教学的独到经验,令我获益颇丰、深受启发。下面,我将以《聚焦“三个好” 着眼“三重视” 打造学做研创一体化形策课堂》为主题,就我们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开展《形势与政策》课程教学的基本做法,向大家做以简要汇报。不妥之处,敬请指正!
      《形势与政策》课程,作为大学生形势教育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,承载着第一时间推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“三进”的教育传播功能,也承载着与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一起立德树人、培根铸魂的光荣使命。鉴于此,我校党政坚持聚焦“三个好(学校办好、马院管好、教师教好)”,始终着眼“三重视(党委——重视宏观设计、马院——重视中观组织、教师——重视微观实施)”,聚力推进《形策》课的改革与创新,形成了彰显职教特点、陕工特色、融学做研创一体化的“形策”课堂。
      一、党委:重视宏观设计,坚持办好《形势与政策》课程
      近年来,陕西工院党委始终以中省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及“形势与政策”课建设的相关文件精神为指导,以学院“十四五”发展规划和“双高计划”、“提质培优”行动计划为统领,通过“硬件上推陈出新、软件上配齐建强、设计上统筹推进”的路径,充分发挥好《形势与政策》课立德树人、铸魂育人的核心课程作用,为培养“爱国有情、强国有志、报国有行”的红色工匠涂亮底色。一是硬件上推陈出新。立足加强马院建设的时代之需、助力“双高”建设的学院之需、深化《形策》课改革的课程之需,我院党委专门一次性划拨专项资金300多万、专门调整出一层近1000平米专用场地,秉持“马院不仅要讲思政,还要有文化”的理念,创新建成集职教元素、思政元素、陕工元素和科技元素于一体的,通过长廊学理论,强精神之钙;中心做体验,铸信仰之基;工坊练研创,育思政之果的方式,充分发挥VR协同式体验、3D沉浸式体验、AR扫一扫体验、工坊练研创等功能的“学马研习·践创空间”,既从硬件上为《形策》课改革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撑与坚实保障,也是习总书记提出的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“八个相统一”要求在我院的落地开花,还是把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的典范之作。二是软件上配齐建强。从组织机构上,增设了形策教研室和马院实训中心,并配备了专门负责人;从课程建设上,坚持党委书记主抓班子成员共管开好《形策》课,坚持不打折扣按照“1个学分、16个学时”开足《形策》课,坚持多措并举、创新方式方法听好、讲好《形势与政策》课;从人员配置管理上,坚持以1:350的师生比为标准,总量尽快配齐的基础上,着力强化《形策》课专职教师的配比数量与质量,校领导一对一联系好《形策》课教研室及青年教师。切实将提升《形策》课建设质量与水平的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放在心上、扛在肩上。三是设计上统筹推进。我校党委从宏观设计上高度重视《形策》课的举办,在厘清、捋顺形策课与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、形策课与其他专业课关系的基础上,通过教学目标上“同心”、教学资源上“同享”、教学路径上“同行”的“三同”方式,着力统筹好学校与马院两个层面、线上与线下两类课堂、专职与兼职两支队伍、校内与校外两类资源,将《形策》课作为“三全育人”体系中的第一课堂,与专业、课程同向同行,充分发挥耦合育人的“大思政”协同作用。
      二、马院:重视中观组织,坚持管好《形势与政策》课程
      针对《形势与政策》课更新快、领域宽、立场强、实践广,不易形成稳定而系统的知识体系、教材体系和教学体系,课程教学规范化、标准化、系统化实施难度大的特点,以及《形策》课讲授“易教难精”的困境。我校马院以思政课“三教”改革为契机,以“三级练兵”为抓手,坚持“教师引领、学生主体、立足学情、育训结合”的形策课程育人总思路,通过搭建必修课与选修课互补的课程体系、创新理论与实践互融的教学范式、建构“三航”与“智库”互补的师资团队、打造学练与研创互通的践创基地,不断增强《形策》课的“三性一力”,切实管好《形势与政策》课程教学。
      一是搭建必修与辅修互补的课程体系。依据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《形策》课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,在深入推进《形势与政策》必修课程综合改革的基础上,围绕中国共产党党史这一“四史”核心,开发构建“学史明道,铸育匠心”的“1+X”(“1”即以党史为主线,“X”即围绕党史主线开设X个支撑课程)《形策》课辅修课程群,编写活页式教材、开设专题讲座、打造示范课堂,形成必修与辅修互补的课程体系,为实现《形策》课的政治引领与价值引领提供多样化套餐。二是创新理论与实践互融的教学范式。紧扣《形策》课教学要实现“知识性学习、能力性锻炼、情感性提升”的成效问题,搭建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于一体的“思政教学智慧云平台”,将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授课考勤、教学资源、教学过程、《形策》超市积分兑换、考核评价等融汇于一体,并将教师授课过程的信息化使用状况进行大数据实时展示,不断创新《形策》课教法改革、过程评判和结果评价;同时,通过对接专业学情和增建的文化景观,持续优化校内实践线轴“1+4”模式,将《形策》课的相关理论与学生专业学情和身边景观意蕴价值紧密衔接,形成规范的过程评判与结果评价依据;积极携手典型红色景点(场馆)、知名企业,挂牌设立一批校外《形策》课实践教学基地群,不断拓展“校内研学+VR/AR体验+工坊练创”三维融创教学模式向四维模式延伸;围绕《形策》课教学专题,深化线上导学与线下讲授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。着力将校内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,打造有意思、有温度、有收获的互通共享式《形策》课堂。三是建构“三航”与“智库”互补的师资团队。对于新入职《形策》教师,聚焦教学能力与专业素养培育,实施教师成长发展的“领航计划”;对于青年《形策》教师,聚焦教学改革项目的申报,实施教学技能提升的“启航计划”;对于骨干《形策》教师,聚焦优势平台与资源的获取,实施助其长远发展的“远航计划”。同时,我校按照“专家讲形势”“领导讲政策”的原则,聘请校外客座教授、三秦工匠、确定校内高层次人才和校级领导、院系总支书记等,组建《形策》“五点”(重点、难点、热点、焦点、疑点)问题教学专家智库,以“秦马笃行”思政沙龙、思政大讲堂为载体,组织专家库成员定期、定量、定向服务于不同专业学生的《形策》课教学。四是打造学练与研创互通的践创基地。立足《形策》课教学,充分发挥学马研习.践创基地“四服务”(服务师生、服务教学、服务科研、服务社会)的功能。依托AR思政长廊、VR智慧思政实训中心,开展易具象、能感知、可体验的分类主题实践;依托智创思政工坊,开展“秦马研习社”社员走进社区、“秦马之声”微宣讲走进班级、“秦马金音”讲解团师生同台送教活动,分类开发采用古代工匠命名制度的“秦马小匠”红色文创,打造“秦马笃行”思政沙龙等系列品牌,发挥“学马研习”公众号作为时事理论传播第二课堂的作用。师生协同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,开发彰显《形策》课主题的软著资源。着力实现“名师导引、社团带动、师生协同、成果践创”的基地定位,全方位打通《形策》课学、做、研、创的立体化通道。
      三、教师:重视微观实施,坚持教好《形势与政策》课程
      《形策》课具有理论武装时效性、释疑解惑针对性、教育引导综合性很强的特征,这就需要教师结合学情与课情,将动态的“时势”与静态的“话语”紧密结合,通过“优化内容供给侧、满足差异需求侧、坚持方式多样化”等方式,立足时代性、提升有效性、加强创新性,对学生进行“形”的认知与“势”的分析的综合能力培养。
      一是优化内容供给侧,做到“有理有实”。针对《形策》课教学内容多样、体系庞杂、涉及多个领域、综合性强,但教学时数却有限的现状,教师需要树立“理论学习”与“问题意识”相结合的教学理念,以学生普遍关注的热点、焦点和疑点问题为切入点,以教育部每学期公布的《形策》课教学要点为核心,紧跟时政热点,聚焦前沿学术成果,认真找准“上”的要求与“下”的关注的结合点,把学生需要知道的和需要学生知道的结合起来,对现有教学内容进行筛选、重塑,再通过集体备课的方式把好内容关,做到说得通情理、讲得清道理、震撼得了心理,不仅讲出形势感和政策味,更要引导学生理性思考、明辨是非、坚定“四个自信”,了解中国、读懂中国、建设中国,满足学生成长期待。二是满足差异需求侧,做到“有滋有味”。《形策》课的改革创新需要以青年大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,学生的需求既有共性,又有个性,不同的模块可以直面不同的困惑。因此,贴近学生思想实际、专业实际、社会发展实际,为他们提供“有滋有味”的思想产品,是发挥《形策》课育人功能的重要环节。第一,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。结合不同学段学生的不同诉求,在讲授共性专题的基础上,侧重讲授个性化专题。比如:针对大一学生实施新生导航计划,侧重价值观与人生观导向性教育;对大二学生开设针对专业发展和职业发展规划的专题形策分析,针对大三学生开展就业择业创业答疑等;第二,贴近学生的专业实际。不同专业领域发展态势不同,需要的个性化理论储备也不同,为了增强学生的专业自信、提升他们强化专业技能报效祖国的使命担当,就必须为他们提供差异化、带有专业味道的《形策》专题菜单;第三,贴近社会发展实际。当今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,党情、世情、国情、省情也处在不断变化中,贴近社会发展实际,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形势与政策观,引导其正确处理主流与支流、本质与现象、当前与长远的关系,避免对国内外形势认识的碎片化、片面化。三是坚持方式多样化,做到“有讲有辩”。针对《形策》课教学中普遍存在的“填鸭式”“灌输式”教学现状,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,一方面采取以专题讲授为主、话题和辩题为辅的“三环节”教学方式。在专题讲授前,以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不同层面问题或社会热点问题的“话题”为导入,吸引学生对社会、形势与政策的关注度;接着,运用“话题”中引申出来的具有思辨性、争论性的问题,作为“辩题”调动学生参与讨论,开展互动、激发思想碰撞;最后,集中整体讲授《形策》课“要点”中某项专题的核心要点,使学生获得知识论层面、价值观层面、方法论层面的实际增益和主观受益。另一方面,借助“师生同策”,深化《形策》理论学习实效。聚焦课程日常教学中存在的重点、难点、热点、堵点问题,遵循师生“双主体”的原则,由每位教师在授课班级中自行选择2-3位学生进行组合,形成项目研究师生团队,立足课堂教学实际情况,围绕课程目标、课程内容、授课方式、学情分析等环节,挖掘日常思政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确定研究主题,并就如何解决问题进行有效实践和深入研究,形成解决策略,系统化开展“师生同策”活动,有效深化了利用形策理论研究解决实际课堂问题的成效。
      以上,是我校关于《形势与政策》课程建设的一些做法与探索,希望能抛砖引玉,一花引得百花开。当然,我们在《形势与政策》课的教学中,依然还存在着某些堵点问题尚未找到好的解决方法的困惑,会后也还希望能有机会向各位专家、同仁请教,希望大家不吝赐教。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,我们也真诚希望能同各兄弟院校一道携手并肩,在工委的正确领导下,为做好我省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工作做出应有贡献。

版权所有 陕西教育干部培训中心 2016-2022 陕ICP备17004929号-1